索引号: | 11341700MB1911893J/202501-00023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名称: | 宣城市文旅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文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25-01-26 |
索引号: | 11341700MB1911893J/202501-00023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名称: | 宣城市文旅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文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25-01-26 |
一、基本情况
宣城是文旅资源大市,全市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2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位,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宣城市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国家级非遗项目8个,省级非遗项目79个。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现存古村落、古民居1200余处,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宣纸制作技艺是我省唯一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宣城文旅产业基础较好,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分别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绩溪县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安徽明德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8家。2023年宣城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514.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13.69亿元,相比于2020年游客总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8%与36.0%。2024年1-11月宣城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529.73万人次,同比增长6.9%,国内旅游花费427.08亿元,同比增长12.7%。预计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450亿,较“十四五”基期(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03.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9.01亿元),增幅预计为分别99.8%和126.1%。
二、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
巡视整改工作有序推进。把省委巡视整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按照时间节点,按时保质、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完成省委巡视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工作取得成效。市文旅局牵头整改任务3项,分别为: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还有短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视不够、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不够有力。意识形态专项检查整改任务2项,分别为:文化市场监管不够有力,销售非法出版物等案件时有发生。2022年7月,辖区某商家计划举办“夏日祭”活动,引发负面舆情。目前市文旅局牵头的3项整改任务2项已基本完成(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还有短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视不够),1项正在推进(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不够有力)。意识形态专项检查整改2项任务已全部完成。
(二)文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1.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2024年“送戏进万村”目标场次为792场,截至10月底已全部完成。其中,泾县“送戏进万村”活动获学习强国推送、旌德县“送戏进万村活动”获人民日报报道。全市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和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我市24个文化场馆(文、图、博、纪念馆)均已安装设备接入省平台,截止目前,上传活动约700场,上传率居全省前列,基层文化站点活动上传数量常列全省前五。完成27个公共文化空间的评估定级工作,建成9个一级空间、11个二级空间、7个三级空间。同时,依托公共文化空间探索开展“以需定供”的“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实行更加集中高效的配送与运营,着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2.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举办“四季村晚”活动99场,其中全国示范村晚1场、省级示范村晚13场。广德桐汭街道滨河公园全国示范村晚现场配套开展抖音、电商“地道广德”助农直播,线上成交2000余单。活动通过安徽文化云、安徽公共文化云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线上线下累计观众达50万人次,并获央广网关注报道。宣州区举办的“和美乡村·家门口的村晚”暨江南天路摇滚音乐节获学习强国推送。举办首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示范交流展示活动,采用“1+6”模式(即1场主演出和6个系列活动专区),通过网络直播并联合全国20多家省级文化云平台同步直播,线上线下累计收看210多万人次。据统计,当天各展台总销售额18万元、带货直播人流量270万人、直播销售额120万元。首次开展“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系列活动,其中泾县桃花潭景区示范演出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宁国市河沥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于国庆前鸣锣开市,河沥溪老街对外开放以来,接待游客22万人次,老街“梨园阁”每天有两场文艺演出,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3.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多样。市文化馆共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91场,围绕传统节日开展各类群文活动22场。服务群众73万人次。2024年宣城市博物馆已接待观众20.02万余人次。近年小长假客流量激增,国庆假期共接待19204人次,同比增长90.1%,其中10月3日4068人次参观,创单日客流量最大记录;已举办临展11场次,社教活动61场次,数字化活动62场次、进基层和志愿活动25场次。宣城市博物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等联合举办《无穷镜——古铜镜中的微观世界》,90枚铜镜亮相珠三角。宣城市博物馆成人志愿者冯翔在“博协杯”讲解大赛中,荣获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二等奖;小小讲解员丁仕萍获评安徽省第二批“人人都是迎客松”典型人物,是宣城市文旅系统首位入选者。市图书馆预计2024年宣城市图书馆本馆接待读者63万人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350场,自主打造的“知行合一 游学爱家”宣图研学游阅读推广活动被评为安徽省图书馆学会2024年示范推广业务案例。
4.文艺创作创新争优。统筹开展2024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工作,我市泾县《李白卖酒》、宁国市《老宋和小宋》两部小戏入选孵化计划并通过验收。实施皖南花鼓戏相关项目扶持、振兴剧种发展,举办第一届皖南花鼓戏艺术节;以安徽省第四届群星奖和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为抓手,重点突出皖南花鼓戏小戏项目申报。小戏《河水清清》入围群星奖戏剧门类决赛,推荐6个小戏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皖南花鼓戏大戏《青檀魂》荣获第38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并入选“戏聚云间,唱响江南”2024 G60长三角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皖南花鼓戏《还猪》入选安徽省优秀剧目下基层展演。我市组织的节目《花海天路》《灵芝姑娘》荣获第十五届皖江八市群艺大赛金奖和银奖。歌曲《云岭情思》入选2024年安徽省舞台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相声《咱们村的事儿》入选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
(三)旅游发展工作稳步提升
1.顶层设计分步实施。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大黄山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高规格的大黄山建设推进会,印发了《宣城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和《宣城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2024工作要点》。各县市区也同步成立了大黄山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措施,建立了完善的大黄山工作推进机制。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布局,现已完成《宣城市“十五五”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初稿。围绕“六大行动”,制定《宣城市旅游强市建设202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重点任务18项、具体目标111项。印发《宣城“精品民宿村”培育行动方案》,制定《宣城市精品民宿村实施细则》,牵头起草《宣城市民宿促进条例》,目前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定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
2.全力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开展大黄山宣传营销,参加“投资安徽行”大黄山建设银企对接会、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大黄山品牌推介会,参与新华社大黄山宣城旅游资源推介视频拍摄,组织六大高端服务业企业参加大黄山文旅产业推介会,对宣城文旅资源及大黄山项目进行推介。加快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沪皖双方共同签署《上海市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合作框架协议》等多项合作协议,联合成立长三角(广德)康养发展有限公司,首届长三角康养产业对接会成功举办。
3.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围绕六大高端服务业,梳理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立大黄山地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宣城)。梳理2024年大黄山重点建设项目158个,总投资1264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129个,开工率81.6%,已完成投资236.67亿元。158个项目中,纳入省100个重点项目有21个,总投资286.18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29.7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20个,开工率95.24%,已完成投资24.64亿元。今年我市10个项目入选省厅百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8.67亿元,项目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二。分别为已投产项目3个:广德市异星部落项目、广德市云梦溪谷项目、绩溪高端休闲度假酒店项目;已开工项目5个:安徽昆山湖旅游度假区,中国官塘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项目,广德栖湖居高端生态民宿项目,广德笄山竹海养生阆苑旅游景区,绩溪云栖山院文创产业园。
4.创建工作加紧实施。大力推进重点景区、度假区提质升级,宁国市山门景区、郎溪大佛山养心谷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质量评价;云岭红色旅游区、宣纸文化园5A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中云岭景区9个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目前街道人居环境整治、云岭红旅小镇客厅、旧址周边环境整治等3个项目已完工。宣纸文化园体验园1期已完工,目前正在优化宣纸文化体验园2期项目方案,将于近期启动夜游等项目。有序推进桃花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及郎溪新和、广德卢湖竹海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目前桃花潭旅游度假区创建申报材料已提交文旅部待审核。郎溪新和旅游度假区围绕康养、亲子两大主题,谋划打造新和康养基地并完成概念性方案编制。广德卢湖竹海旅游度假区成功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宁国市入选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明德竹木企业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指导全市高品质民宿申报安徽省“皖美”金牌民宿,2023年共20家民宿入选皖美金牌民宿,2024年13家民宿入选皖美金牌民宿,数量均居全省第三位;泾县成功申报首批“皖美”民宿集聚区(全省共10个)。
5.景区品质有效提升。以创建促升级,积极加强各类文旅品牌创建。广德市桃园村等9个村入选安徽省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村,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水东古镇、仁里旅游度假区、上庄景区、绩溪徽菜(徽厨)博物馆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绩溪糸巷旅游休闲街区成功创成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绩溪县荆州乡、华阳镇成功入选“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广德市太极洞景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安徽省“最干净景区景点”,宁国市方塘乡板桥村、广德市卢村乡甘溪村入选第二批安徽省“最干净旅游乡村”。推荐安徽省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申报“安徽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暂未公布)”。推荐宣州区天竺村等4个村申报“安徽省精品主题村”,郎溪县姚村社区等4个村申报“安徽省特色美食村”,郎溪县姚村镇妙泉杜鹃花谷后备箱工程基地等3家单位申报“安徽省后备箱工程基地”(暂未公布)。大力发展研学旅游,指导泾县获评“安徽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县”,宣城市敬亭山研学基地、美迪花世界等8家单位入选2024年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泾县查济景区顺利通过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复核。
6.旅游环境不断优化。印发《宣城市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皖南川藏线精品线路策划》,加快“皖南川藏线”沿线停车场建设,新增建成停车场14个,停车位536个,已于11月底全部完工。“皖南川藏线”成为安徽省唯一入围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征集“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最美自驾精品路线。“长三角之心”广德竹乡画廊风景道、泾县“红色之旅”—茂林濂长美丽公路共同入选2024年度交旅融合创新项目。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厕所新标准,认真进行置换和改造提升,持续加强监管,确保干净卫生开放。严格加强旅游景区品质管理,完成2024年度全市A级旅游景区全面复核,有效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7.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双招双引”工作。今年以来,今年重点文旅项目新签约19个、新开工15个、新投产14个。重点推进10亿元以上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97.36亿元;报送招商线索51条,其中正在洽谈项目16个,3个项目转化签约(年产10000台套风件塔筒内附件预埋件项目、有机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再生利用智能环保装备制造项目,离网能源智能装备(数字化柴油机)产业链园区项目,协议投资额共54.12亿元);组内共计外出招商、客商接待334批次。全力推动520文旅惠民消费活动,截止目前,县市区共计发放文旅消费券总金额650万元,已核销金额596.1万元,带动旅游消费增长4321.05万元。
8.文旅营销成效突显。强化“大黄山”主题宣传营销推广。大黄山四市协同参加在厦门举办第十九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在上海进行“烟雨大黄山 心灵休憩地”高端商务会奖基地宣讲;在黄山举办“烟雨大黄山走进长三角大环线”推介活动;在北京参加“大黄山”全球推介会,展现宣纸魅力;在2024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暨大黄山(池州)养生“硒”游季活动中,全面呈现宣城康养资源。积极融入杭州都市圈共创发展。组织研学企业参加杭州都市圈新春文旅优惠月大联展暨大运河非遗花伞主题市集活动;在皖浙文旅产业合作座谈会上布置宣城春味展区;在“江南绝色 吴越经典”2024杭州都市圈文化旅游(遵义、贵阳)推介会上,以“宣纸上的山水画卷”为主题进行宣传。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借力传播。在上海虹桥高铁站宣传宣城城市形象,投放灯箱广告;在长三角文旅惠民市集展示非遗文创;第四届长三角体育节文旅推介会上,以“跟着赛事去旅行”为主题进行推介;在《中国目的地:国民文旅路线推介项目》上海启动仪式上推介;参加中国国际(上海)旅游交易会,展陈特色非遗展品,做主题推介;紧抓沪苏湖高铁开通契机,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内举办对接会和广告投放。拓展海外彰显国际影响力。3月赴英德开展交流推介,以“中国文房 诗意宣城”为主题展示城市魅力;在泾县桃花潭畔成功举办“连通世界·联游宣城”入境旅游市场对接交流活动,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境外旅行商来宣踩线;英国德比郡旅游局和旅行社代表来宣考察,共拓入境游合作。创新宣传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力。邀请宣城文旅推广大使刘宇拍摄视频宣传宣城,新华社官方微博推送;紧抓刘宇合肥演唱会契机,举办非遗集市,组织开展凭刘宇演唱会门票“免费游宣城”活动;在宣城泾县举办风华盛典·2024中国宣纸小镇文化周活动。“宣城文旅”官方微博获全国十大文旅微博第2名、安徽十大政务机构微博第1名;安徽十大文旅系统微博第1名。
(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力
1.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不断加强。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市县两级共组建8支普查队,专业普查队员180名。截至目前,组织开展了市、县两级业务骨干线上线下普查培训,培训人数180人。市县两级共计落实普查专项经费168.3万元。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中,各普查工作队对我市境内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登记、认定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截止目前,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数量2091处,复查率87.38%,调查新发现文物数量162处。2024年3月,我市郎溪县磨盘山遗址入选202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启动保护规划的编制和遗址公园申报工作。2024年争取省级以上文物保护项目14个共计1606万元,申请2025年省级以上文物保护项目28个共计6894万元。完成2024年1-8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省级文物专项资金绩效监控。现已获得2025年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项目共计23个项目共3211万元。全年共检查文物保护单位191处,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2.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陈出新。启动国家级宣州文房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编制规划纲要,成立创建工作专班。王氏制扇传承人王明德、宣纸制作技艺传承人汪息发入选文旅部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毛胜利等30名传承人入选安徽省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7个无任何传承人的市级项目评审公布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新增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70人。宣笔制作技艺、手龙舞、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修复工程、长三角非遗交流合作展示展演等项目获得422万元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资金。承办第二届春节民俗文化季民俗巡演、宣州区模村双龙舞、郎溪县龙村湾龙灯、广德苏觉龙灯、长兴百叶龙、宁国市舞龙灯、泾县茂林奎峰板龙、绩溪县火狮舞、旌德县吉祥舞狮等特色非遗民俗精彩展演,为群众营造年味浓厚的多彩春节。举办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非遗展示展演等活动,皖南花鼓戏、手龙舞、宣纸制作技艺等32项非遗项目在水东古镇展示展演。举办第五届长三角城市非遗特展,汇聚了来自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计88个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和呈现非遗的独特魅力。
(五)文旅市场监管有力有效
1.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有序。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宣传工作,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文旅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餐桌”“绿色旅游”,加强出境旅游安全提醒。结合“5·19中国旅游日”现场共发放文明旅游、普发宣传材料1500余份、文明旅游文创品300余份,累计发布公众号推文105条、微博310条、抖音及视频号63条,累计浏览量520.69万。深度挖掘文旅领域内“迎客松”典型人物代表,截止12月底,我市共5人入选省级“寻找迎客松”典型人物。执法支队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0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旅企业2000余家次。行政处罚立案67起,办结57起,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1起,承接郎溪县检察院行刑反向衔接案件1起,行政罚款金额20余万元,没收出版物443本。处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省厅批转的各类市场投诉40余起,帮助游客争取赔偿或退款近6万元,投诉人对投诉调解满意率100%。1个案件获文旅部全国文化市场重大案件奖。2个行政处罚案卷分别获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最佳案卷奖和优秀案卷奖。1个行政处罚案卷获宣城市2024年度行政执法优秀案卷奖。
2.广播电视工作有序开展。服务全市广播电视机构,保障了播出安全,圆满完成春节、全国两会、中非合作论坛、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保期播出任务,安全播出工作全年零事故、事件发生,同时也实现连续910多天零播出事件、事故发生。服务广电人才能力提升,持续做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精品节目推优,组织好技术人员参加技能大赛。协调指导全市应急广播运维管理和作用发挥,全年播发政策理论、防灾减灾、普法科普等各类宣传信息19万余条次。引导智慧广电服务提升,聚效乡村振兴对农宣传服务。回应群众关切,开展电视“套娃”收费、电视操作复杂化治理,完成342家酒店、1.7万余间客房电视操作复杂化治理任务;推进“重温经典”频道进全市92家养老服务机构;协调有线电视减免“五类”群体部分收视费用,给予市本级1020户优抚群体每年优惠14.6万余元;各县市针对敬老院等场所也分别采取了优惠行动。规范广播电视传输秩序,指导各台加强商业广告播出管理;强化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及“黑广播”整治。
三、2025年工作初步安排
2025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宣城实际,加强统筹规划,发挥地域优势,围绕文化事业、全域旅游创建、文旅产业推进“三个年”计划进一步明确阶段方向和重点任务,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有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宣城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进一步优化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充分发挥我市文旅资源禀赋和全域旅游发展优势,结合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力争实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覆盖的目标。谋划好重点任务。重点围绕我市徽文化、文房四宝文化、名人文化、诗歌文化等特色文化要素,突出重点,结合“康养名城”建设、“传统村落”活化利用、“自驾廊道”打造、“山水诗城”提升突出宣城地域特色,打造宣城特色IP。谋划好重点项目。更新我市《重点文旅项目招商手册》,不断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做好企业帮办服务,推动项目落地。谋划好重点板块。围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构建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产业发展轴,打造以文房四宝为重点的研学和文化创意廊道,建设长三角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共建徽文化体验区。做好“龙头+”“文化+”“民宿+”等文章,充分体现7个县市区特色和优势,避免平均用力,努力将宣城打造为彰显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宣纸上的山水画卷”。
(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2025年“送戏进万村”工作,合理安排送戏时间,进一步提升“送戏”质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在做好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基础上,推动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打造市级文化地标。稳步推进县级公共文化场馆改造提升,完善场馆硬件建设。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持续开展广场舞展演、四季村晚等文艺进基层活动,推动精品文艺走进基层,丰富群众文化供给。有序推进旅游厕所建设,按照实际需求新建实用便利、布局合理、数量适当的旅游厕所,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旅游厕所新标准贯彻落实。
(三)推动文化艺术工作繁荣发展。继续实施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打造名剧、名段,培养名角,扶持民营院团发展,组织实施好2025年皖南花鼓戏孵化计划,储备、创作和推出一批剧目精品。做好濒临剧种公益性演出工作,拓宽展演区域和平台,将具有宣城文化特色、展示宣城风采的优秀文艺作品宣传出去。
(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面完成2025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的实地调查工作,转入第三阶段的数据质量审核和成果公布工作。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逐级验收普查成果。组织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拟推荐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0处,确保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数量稳定在全省第一方阵。完善四级名录体系建设,提升我市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质量和数量。争取举办第六届长三角非遗特展等活动,推动长三角地区非遗保护传承传播,继续深化长三角地区非遗保护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国家级徽州生态保护区建设,做好国家级宣州文房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加强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非遗人才的培养。
(五)推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完成《宣城市“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文旅产业发展布局。完成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认真梳理分析旅游资源普查数据,切实发挥好普查成果在强化资源保护、促进科学规划、推进产品建设、精准定位市场、提升品牌形象、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导旌德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继续支持云岭旅游区、宣纸文化园景区品质提升,加快桃花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步伐,指导卢湖竹海省级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持续推进“百景提升”计划,打造生态环境更美、文化内涵更深、服务设施更全、服务品质更优、市场竞争力更强的高质量旅游景区。继续支持广德市打造长三角(安徽)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加强《宣城市民宿促进条例》宣贯,结合我市乡村旅游民宿发展实际,扎实开展“精品民宿村”培育工作并宣传推广,积极促进宣城民宿业规范化、特色化、主题化、集聚化发展。以创建促提升,持续开展最干净景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避暑旅游目的地、休闲旅游街区等文旅品牌创建工作。
(六)推进品牌建设创先争优。重点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开展宣传营销,创新宣传营销手段,转战线上、“拥抱”流量,走市场化运作项目道路。创新做好第十二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持续深入开展“中国文房 诗意宣城”品牌推介,突出塑造“宣纸上的山水画卷”主题形象。编制推出系列精品旅游线路进行推广。紧抓沪苏湖高铁开通契机,做好高铁营销宣传,加强与沪苏湖高铁沿线城市合作,形成上海至宣城高铁沿线产品链。编制开发面向沪苏湖高铁沿线城市群的文房四宝研学、康养、美食等特色线路产品,联动相关市共同打造若干成熟的主题旅游线路。
(七)推动文旅市场平稳有序。持续做好文旅市场监管,重点突出节假日期间旅游市场工作。持续推进智慧监管工作,推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跟踪管理。适时开展星级饭店、等级民宿、“皖美”民宿及“皖美”民宿集聚区的申报指导工作。积极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活动,组织开展文旅行业“寻找迎客松”活动。持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聚焦网络文化市场、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出版物市场以及旅游市场等重点领域,严厉打击政治性有害出版传播活动,开展暑期文化市场专项整治,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配合相关部门打击跨境赌博活动,及时清理涉赌包价旅游产品。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依法查处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拒绝履行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
主办: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网站标识码:3418000054
地址:宣城市宣州区响山路65号 邮编:242000 运维电话:0563-2619318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投诉举报电话:12345 邮箱:xclyzj@163.com
宣城市政府 版权所有皖ICP备19008998号-2访问统计 皖公网安备 34180002000275号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