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文旅局> 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700MB1911893J/202408-00033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关于市政协2024年第136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8-20
索引号: 11341700MB1911893J/202408-00033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关于市政协2024年第136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8-20
关于市政协2024年第13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8-20 15:37 来源: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谢雪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感谢您对宣城文旅工作的关心。现将提案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文旅资源与新兴业态融合

今年3月,我市在广德市东亭乡高峰村举办了“2024后浪生活节”活动。本次生活节集结多组优秀音乐人及艺术团队,在山林牧场中唤醒文化、音乐、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游客相聚高峰村河边树下音乐公园,在激昂的摇滚乐中感受生命的律动和浪漫的艺术氛围,在青山绿水间共享视听盛宴。

活动现场设置演出舞台、艺术展陈、山水露营、美食餐饮、后浪市集等不同区域,附带马术体验以及飞盘、荧光瑜伽等多项户外互动活动。今年4月,我市在绩溪县家朋乡第十四届油菜花节期间,还举办了星空音乐会。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全面深化文旅、体旅融合,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打响乡村旅游名片,提升了我市文旅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来了人气和流量,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带动了我市旅游、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今年10月,我市拟在宣城市区举办音乐节,目前正在筹备中。

二、加大城市文旅品牌宣传力度

我市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举办四届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等活动。“中国文房·诗意宣城”两次亮相上海“外滩之窗”。扎实推进区域一体化,先后与南京、湖州、镇江等城市签订旅游合作协议,率先发起成立长三角文化旅游一体化合作联盟。突出重点定位,围绕大黄山和上海大都市圈进行推广。成功举办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宣城论坛、两届长三角(宣城)文旅嘉年华、“邂逅烟雨江南 相逢诗意宣城”“大黄山”宣城文旅(上海)推介会、“玩转G60畅游长三角”等主题营销活动,参加了第九届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旅游博览会。在省文旅厅的带领下,赴英国、德国开展“中国文房诗意宣城”交流推介,吸引英国旅行商咨询文房四宝,意欲纳入旅游产品设计当中。打造“IP”深化文化名人效应,策划并制作“跟着韩愈游宣城”宣传视频,设计旅游线路两条;策划并积极运作“跟着李白游宣城”微短剧项目,编制“跟着李白游宣城”旅游线路;携手“宣城文旅推广大使”刘宇等矩阵式宣发,扩大整体传播声量,其宣传片在新华社微博发布,宣传宣城视频在网上播放,短时间内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340.7万、讨论量达38.4万、互动量44.7万。五一假期前后,全市获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报道53条。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宣城文旅工作,人民日报整版聚焦宣城泾县。近年开展各类文化旅游活动一万余场,服务群众800余万人次,进一步打响了“中国文房·诗意宣城”文化旅游城市品牌。

三、加强文旅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市以完善配套为基础,不断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全市先后新建改建旅游标识牌869块,基本实现高速、国省干道及县乡公路全覆盖。泾县率先启动安徽省第一条美丽公路建设,郎溪县已完成10余条美丽公路建设,广德市积极打造“竹乡画廊旅游”风景道。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我市被评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累计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24座。不断完善旅游集散体系,县级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全面建成,市-县-景区三级旅游集散体系基本形成。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四、加强文旅资源的保护传承

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绩溪县,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安徽省级非遗传承基地9家。2020年起,我市首创并连续五年举办五届长三角城市非遗特展,获省文旅厅资金政策支持,非遗特展共展示沪苏浙皖四省市的近300项非遗项目,近600名非遗传承人现场竞技,3万余件作品现场展陈。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2018年以来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补助资金近2400万元,组织150余项非遗项目参加省外省内60余场次展示展览活动。

五、共建“大黄山”增强多方位合作

我市结合宣城实际,起草了《宣城市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宣城市全域纳入“大黄山”规划。今年沪苏湖高铁建成通车后,宣城将进入上海“1小时轨道通勤圈”,具有沪皖共建生态绿色康养基地的独特优势。我市全力推进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依托卢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笄山省级森林公园、卢村省级生态民宿小镇、无量溪河等生态文旅资源优势,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候鸟式、疗养式、田园式养老基地。2月底成功举办了首届长三角(广德)康养产业对接会,签订合作协议8项。沪皖合作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谋划了23个重点康养文旅项目,总投资约21.35亿元。市政府率团赴黄山市、池州市考察对接“大黄山”建设工作,围绕文旅宣传推介、文旅项目开发、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谋求合作。力促泾县至青阳界高速、扬绩高速黄山区连接线、S456绩溪至谭家桥公路旌德段等项目建设。与黄山市共签《大黄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开通旌德高铁站至黄山区谭家桥镇、新明乡2条旅游公交专线。

六、加强文化旅游安全保障

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动态调整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清单,积极推进7*24小时网上办事,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省一单”优化工作。三年为民服务事项办结率达100%,工作满意度达100%,获“年度红旗窗口”称号。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宣传工作,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文旅志愿服务活动,今年结合“5·19中国旅游日”现场共发放文明旅游、普发宣传材料1500余份、文明旅游文创品300余份,累计发布公众号推文105条、微博310条、抖音及视频号63条,累计浏览量520.69万。围绕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和文化强市任务保障,持续开展文旅市场日常巡查、“双随机”抽查、扫黄打非和扫黑除恶专项工作,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及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等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年均出动检查人员5000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000余家次,年均办案量50余起。年均办理各类文旅市场投诉70余起。行政处罚案卷在各级评选中多次获奖,其中荣获2019-2020年度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通报表扬重大案件1件,2021年度全省优秀行政执法案卷1份,多次获得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最佳案卷和优秀案卷以及全市年度行政执法优秀案卷奖。市文化执法支队获2023年全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全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和全市“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七、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为全面提升宣城市旅游服务质量和景区管理水平,推动全市旅游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局每年举办宣城市A级旅游景区服务规范提升专题培训班,全市A级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及服务员工参加培训。针对我市A级旅游景区服务规范提升,重点邀请相关专家用专题授课形式围绕旅游景区服务规范与质量提升、新语境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作针对性专题授课。培训进一步加强A级旅游景区服务规范建设,发挥服务规范引领服务品质提升的带动作用。通过培训,景区管理人员更加明晰了舆情方式的原因、类型,有效应对处置的工作原则、工作流程、处置重点、方法路径。此次培训达到预期效果,有效提升了全市涉旅行业服务质量,助力宣城市旅游高品质发展。

办复类别:A类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联 系 人:汪丹      联系电话:15205639933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