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2024年第12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15 12:43
来源: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刘茹: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印发《中共宣城市委 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基地的实施意见》,将“实施旅游乡村赋能行动”作为高品质旅游强市建设“六大行动”之一,扎实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成立市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强化发改、文旅、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涉旅、涉农部门联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开展定期调度,统筹协调全市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宣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要内容,目前已全面完成执行情况中期评估,指导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强规划落实。印发《宣城市“皖南川藏线”品质提升及品牌推广策划》,推动“皖南川藏线”资源及品牌整合,促进乡村文旅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泾县桃花潭、云岭,广德市卢湖竹海旅游度假区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全市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布局。
二是不断优化基础设施。联合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交旅融合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快旅慢游”的旅游综合交通格局。目前,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基本实现三级以上公路或双车道通达。全市新建、改建旅游标识牌968块,基本建成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所有乡村旅游点均已完成电子地图标注,乡村旅游点已建成旅游厕所167座,并全部完成百度地图上线。完成全市24个4A级及以上景区实时入园监控建设,实现景区人数实时统计,乡村文旅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深入贯彻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文旅场所入境旅游支付服务便利化工作,其中4A级以上景区布设外卡pos机124台,星级饭店布设41台,实现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星级饭店外卡pos机全面铺设,更好满足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需求。
三是加大文旅人才建设力度。依托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大力实施经营管理人才培育行动,通过组织乡村旅游从业者参加省、市乡村旅游专题培训、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懂文化、懂旅游、懂经营、懂服务的复合型人次,不断提高我市特色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率、创新性输出率。以乡村文化旅游能人、民宿发展带头人推荐支持、优秀民宿从业者评比、金牌导游大赛等项目为抓手,加大乡村文化旅游人才挖掘、推荐和培养力度。截止目前,我市共推荐乡村文化旅游能人15名,其中全国乡村文化旅游能人4名;持证导游457名;培育乡村经营管理人才91名。
四是促进乡村旅游品质提升。以乡村旅游“421”行动和“双微”提升工程为抓手,坚持以创建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挑战川藏线 畅游大皖南”“赏梯田花海 探徽州之源”皖浙天路之旅等6条跨区域乡村旅游线路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广德市笄山竹海、绩溪县家朋乡等6个景区或乡镇入选“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绩溪县伏岭村等6个村获评安徽省“精品主题村”;广德市太极洞管委会桃园村、绩溪县家朋乡尚村村等7个村入选安徽省“特色美食村”;宣州区水东老街等5个单位入选安徽省“后备箱工程基地”。再现炊烟等20家民宿获评首批“皖美金牌民宿”,听山田舍等30家民宿获评“皖美银牌民宿”。
二、存在问题
一方面我市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短板,文化旅游配套设施仍显不足,建设水平不高,交通设施、旅游厕所、标识系统、集散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另一方面我市大部分乡村旅游企业或经营户是从农民或其他行业转型而来,从业经验不足,在创新能力、服务意识、营销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作为我市旅游行业的主导产业,乡村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而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校企合作模式等的缺乏,导致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供需严重脱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以“千村引领 万村升级”工程实施为契机,继续扎实推进高品质旅游强市建设“六大行动”,推动部门间加强协同配合,强化相关政策、资金、项目整合,联合农业农村、卫健、教体、林业、交通等相关部门,共同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促进乡村业态创新,逐步构建“一核三廊五板块”的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完善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保障体系,抢抓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一地六县”等建设机遇,推动解决制约乡村文旅发展的基础设施、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以交通强国皖南交旅融合试点为契机,加快完善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大循环”,优化提升市内交通“微循环”,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化改造,把农村公路建设与旅游廊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驿站、景观小品、观景平台、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纳入道路建设改造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美乡村”“千万工程”、乡村旅游“421”行动、“双微”工程建设为抓手,按照“一村一品、一品一韵”要求,推动实施农村道路、庭院、田园、水岸、山峦等人居环境艺术化改造,打造主客共享的乡村人文自然环境。
三是推动业态创新。积极探索乡土文化、乡村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做法,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园、采摘园、垂钓园,鼓励地方政府出台奖补政策,结合旅游景区打造四季花海、景观农田和家庭农场,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发展。制定《宣城市民宿业促进条例(草案)》,促进民宿产业持续、规范、健康发展,实施精品民宿村建设,以自然村为单位,有效盘活闲置农房、集体用房,发展高品质旅游民宿,培育高水平精品民宿村。鼓励村集体组建旅游发展公司或合作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农房、村部、校舍、荒山荒地等农村闲置资源,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共同开发旅游民宿等乡村旅游业态。以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试点市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拓宽林旅融合发展模式,积极促进森林观光、森林康养、休闲避暑等业态发展。继续大力推进旅游商品创新研发和品牌宣传,充分利用乡土文化推动非遗、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化。
三是抓好人才建设。强化旅游人才保障,组织开展全市星级酒店从业人员技能竞赛、导游讲解员大赛等全市旅游行业人才服务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搭建技能交流、业务切磋平台。实施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行动和民宿管家培育计划,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技能培训。推动旅游企业、重点旅游村积极引进有经验的旅游管理团队,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促进本地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加快培养一批旅游村、旅游景区、旅游民宿、特色餐饮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及行业“带头人”。建议组织部门优先选派懂旅游的党员干部、大学毕业生到乡村旅游重点村任职、挂职,不断完善乡村文旅治理体系。建议人社部门将旅游从业人员纳入技能培训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文旅管理队伍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
感谢您对宣城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办复类别:A类
公开属性:依申请公开
联系人:丁芳 联系电话:3022912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