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文旅局> 监督保障> 公开制度
索引号: 11341700MB1911893J/202406-00012 组配分类: 公开制度
发布机构: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
名称: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络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6-20
索引号: 11341700MB1911893J/202406-00012
组配分类: 公开制度
发布机构: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
名称: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络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6-20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络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4-06-20 11:06 来源: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明确工作原则

(一)公开透明原则。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的要求,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做到不缺位、不失语、不被动,牢牢抓住信息发布主动权。以主动做好重要政策措施解读、妥善回应公众质疑、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权威发布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为重点,建立重要政府信息及热点问题有序发布机制,让政府信息发布成为制度性安排,增强信息发布的实效,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时效性,更好地回应公众关切。

(二)分级负责原则。牢固树立舆情危机和公开意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责任机制,建立并完善涉及本单位的政务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回应制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三)科学有效原则。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尊重宣传和舆情发展规律,把握时、度、效,科学处置、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提高舆情工作的统筹能力、管理能力和引导能力。在政务舆情的收集与回应上,要注重源头防范、源头治理、源头处置,做到政务舆情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时间报送、第一时间整理分析研判处置、第一时间向社会回应,力争有用有效。

(四)双向互动原则。着力建设基于宣城市文旅领域政务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规范和整合宣城论坛”、 “12345平台”、“网站部门信箱”等政民互动渠道,探索建立网上群众路线工作法,快速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及时公开热点、敏感话题真实情况,发挥舆论在传播政务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畅通民意渠道中的作用。

二、健全工作机制

(五)监测收集。安排人员和力量对通过巡查即时掌握了解网络等舆情动态,对涉及本单位工作相关的疑虑、误解,以及歪曲和谣言,迅速与网信办单位核实衔接,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核实衔接,不漏报、不迟报,实现舆情信息资源互通互动互助共享。

(六)分析研判。对监测收集的政务舆情,当事单位应根据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媒体介入的程度、可能产生的后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研判,准确判断回应价值。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前,要进行舆情风险评估,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加强舆情研判和政府信息发布工作,通过网络舆情日志、舆情专报等,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反馈。对重大敏感政务舆情,网宣部门、政府信息公开部门组织当事单位、主管部门和相关方面会商研判,对事件的性质、舆情走势、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估,提出预控处置意见,并按程序报政府领导审定后进行处置。

)应对处置。推动完善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按照“网上问题、网下解决”的要求,将舆情处置和事件处置相结合。规范舆情反映问题的受理、转办、反馈的工作流程,适时通报政务舆情办理和处置情况。建立健全敏感政务舆情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处置机制,强化全系统“一盘棋”意识,提高应急处置效能。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和新闻、公安、网信、政府信息公开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努力形成责任主体明确、多方协同、应对有力的处置、回应机制。

)公开回应。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发布与舆情回应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将依法依规发布信息贯穿于舆情处置、回应的全过程。落实“谁主管谁发声、谁处置谁发声”的要求,对网民、公众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政务的舆情,及时针对反映的事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公开答复,并适时通报办理进程和结果,化解公众疑虑,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预见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载发该“舆情”的网站、论坛等进行澄清,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于不当炒作、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要依法妥善处置;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事项,可以通过网上发布信息、组织专家解读、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形式,做好解答,正面回应,引导舆论。要注重发挥主要门户网站、用户活跃论坛、报纸、广播电视等公众媒体的作用,建立应对政务舆情的联动机制,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争取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要加快推进政务微博、微信、抖音与政府网站的联动和互补,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传播政务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畅通民意渠道、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的作用。

三、强化工作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将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回应,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确定分管领导,明确工作机制。完善涉及文旅领域政务舆情的监测、收集、采编、报送、会商、报送、回应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按照专兼结合的方式,选配熟悉网络、新媒体传播特点的人员,负责政府信息发布、政务舆情收集、分析回应的日常工作。开展面向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网站工作人员、政务微博、微信、抖音相关人员等的专题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从事政务信息发布、政务舆情收集、政务舆情分析研判回应人员的政策把握能力、舆情研判能力、解疑释惑能力和回应引导能力。

(十)加强信息发布。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准确公开政府信息,在网络领域传播主流声音。强化政务微博、微信的信息公开功能,建立政府信息优先发布机制,及时发布各类权威信息。加强新闻发布在舆情应对中的作用,正面回应,主动发声,引导舆论,增强舆情应对的权威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