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文旅局> 财政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 制度文件
索引号: 11341700MB1911893J/202001-00012 组配分类: 制度文件
发布机构: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戏曲进乡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1-22
索引号: 11341700MB1911893J/202001-00012
组配分类: 制度文件
发布机构: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戏曲进乡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1-22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戏曲进乡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1-22 10:03 来源: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浏览次数:1906 字体:[ ]

 各市、县(区)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财政局:

       为规范和加强我省“戏曲进乡村”工作开展,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安徽省“戏曲进乡村”工作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安徽省财政厅

                                                                                                                                                                                   2019年11月28日

 

 

 

 

 

安徽省“戏曲进乡村”工作实施方案

 

       为丰富贫困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 “戏曲进乡村”活动,现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中的贫困地区专指国贫县)。

       一、项目概况

       为落实中央有关精神,进一步丰富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带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2016 年起,中央财政实施“戏曲进乡村”项目,为贫困地区所辖乡镇配送以地方戏为主的文艺演出,每个乡镇每年配送6 场,从2018 年起中央财政按每场5000 元给予补助,每个乡镇共补助经费3万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戏曲进乡村”活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成果,组织各级各类戏曲演出团体深入贫困地区农村,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戏曲等多种形式文艺演出,促进戏曲艺术在贫困地区农村的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促进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

       三、活动内容

通过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寓教于乐,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形式,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浅出、家喻户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活跃和繁荣农村舞台,同时推动演艺市场竞争,促进国有、民营艺术表演院团发展,实现文化发展与文化惠民双重成效。

       1. 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聚焦安徽好人、扶贫脱贫、美丽乡村等现实题材,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等资源,创作演出一批孝亲敬老、计划生育、法治宣传、爱岗敬业节目,贴近百姓生活、接地气、有温度,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2. 演出一批优秀戏曲剧目。发挥传统戏曲资源优势,组织戏曲专场,演出整本大戏或3-5个小戏、折子戏,综艺演出一般不少于15个节目,每场演出时长一般不少于100分钟。统筹考虑节目类别、专业差异、地域特点等因素,制定节目清单,确保剧目农民喜闻乐见,让老百姓看得对味。

       3. 打造一批优秀文化队伍。以“戏曲进乡村”活动为载体,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鼓励农民群众筹资搭建演出舞台、自发组建各类村级文化协会,开展各类自我组织、自我表演、自我娱乐的文化活动,推动“送戏”到“种戏”的转变,促进农村文艺人才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带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四、组织实施

       以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为实施主体,将每个乡镇的送戏经费,集中拨付到县,纳入政府采购目录,通过招标采购中心,面向符合条件的国有、民营艺术院团,统一集中采购。建立县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财政部门协助监督检查、乡镇具体组织开展活动、中标单位落实演出场次的联动工作机制,市、县、镇三级审核负责,文化和旅游、财政部门按进度足额拨付,确保资金有效、安全使用。

       五、工作要求

       1. 严格采购条件。为保证演出质量,参与采购的演出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领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2年以上(含2年)的国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有良好的演出业绩,无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记录;具有一定规模,演出器材齐备,固定演职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专业艺术院校毕业或艺术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演员占比不少于10%)。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戏曲艺术,鼓励各县(市、区)将本地新创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和非遗传统戏曲作品,纳入购买服务清单。

       2. 加强规范管理。一是所有送戏演出必须按照公开择优的原则,经过政府招标采购。采购数量多的县(市、区)可因地制宜合理划分标段,以保证演出质量;二是中标服务单位、演出内容等应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每个乡镇补助资金,必须全部用于送戏活动,不得挪作他用;四是督促中标服务单位要严格履行采购合同,不得擅自变更确定的节目内容;五是严禁服务转包或变相转包行为。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组织实施单位和演出服务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将予以通报批评。擅自变更节目内容或服务转包、变相转包的中标服务单位,一经发现立即终止合同,以后不得再参加此类公开招标。

       3. 注重活动实效。一是及时组织招标采购。每年1月中旬前完成年度“戏曲进乡村”活动的招标采购工作。二是合理安排演出时间。演出服务单位要充分考虑农村的观赏习惯,多利用农闲、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期间安排演出,避免在农忙季节或恶劣天气条件下演出。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乡镇加大活动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四是确保活动安全。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安全教育,完善管理制度,做好安全预案,特别是在组织群众观看演出过程中,各参与方要增强安全意识,确保送戏活动顺利实施和观众安全观演。

       4. 明确职责任务。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开展供需摸底调研、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招标采购、公开服务信息、跟踪督导及绩效评估。县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方案审核、公开采购服务信息、资金使用监督检查,指导做好绩效评估。市级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活动开展,及时掌握进度,指导提升活动实效。乡镇负责做好活动宣传、提供演出场地、观众组织等工作,尤其要提前公布、广泛宣传演出信息。

       5. 加强督促检查。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按照采购计划、合同执行、质量效果、资金使用等进行动态跟踪督查,确保活动有质有序推进。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在演出现场督查的作用。建立“戏曲进乡村”服务反馈和群众满意度测评,每场演出由演出单位现场填写统一制式的服务回执单,经演出地行政村委会盖章后,报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存档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