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顶层设计、项目驱动、业态创新“三架马车”协调发力,打造了“皖南川藏线”“皖浙天路”“竹乡画廊”等系列具有广泛知名度的高品质旅游廊道,构建了“全域覆盖、全链融合、全民共享”的旅游廊道体系,助推宣城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顶层规划领航。宣城市坚持高位统筹,以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廊道建设。扎实推进《宣城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宣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落实,全面构建“一核三廊五板块”空间布局。把聚焦廊道建设攻坚纳入《全域旅游攻坚年实施方案》,明确以皖南交旅融合发展交通强国试点建设为抓手,加强县域统筹,增强部门协作,按照“上急需、保基本、补短板、强提升、能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近期与远期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安排先后次序和时间节点,做好项目建设和规划的衔接。全市通过“多规合一”实现资源整合,推动旅游廊道从“过境通道”向“目的地枢纽”升级。2024年接待国内游客4820.6万人次,同比增长6.8%。
项目驱动夯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夯实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实施皖南川藏线品质提升项目153个,总投资76.77亿元,完成干线公路改建、旅游驿站、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质升级,“皖南川藏线”获评全国十大最美自驾路、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安徽省旅游风景道”“长三角精品自驾游线路”等称号。竹乡画廊沿线招引新业态文旅项目20余个,建成民宿酒店80余家、农家乐140余家,有效整合了沿线旅游资源,入选全国首批旅游公路项目。旌德县投入3600万元优化“皖南黄金(旌)线”,率先开设全省首条跨区旅游公交专线,串联“两省三地”,有效提高了风景廊道的衔接效应。
业态融合增效。依托廊道建设,按照“旅游+百业”发展理念,实现多业态融合。农旅融合方面,宣州区建成现代农业科创园,打造“焦甜香”产业融合示范区;泾县“皖南川藏线”沿线标准化茶园年综合产值近20亿元。体旅融合方面,宁国市开发低空飞行、冰雪运动等体验项目,举办长三角桨板摄影嘉年华、安徽省龙舟公开赛等赛事,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广德市积极培育本地品牌赛事IP,形成马术、山地自行车、越野跑、铁人三项等一批特色运动品牌。文旅融合方面,宣纸文化园、水东古镇等10余个A级景区嵌入廊道,畲乡三月三、山核桃文化节等活动融入廊道旅游,红色基因传承游、茶香画境游、非遗体验游等旅游研学聚人气。此外,民宿集群、露营经济、夜游街区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仅“皖南川藏线”就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形成农家乐、民宿732家,间接带动沿线乡镇6.49万人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