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新闻

央视网:《春游江淮 千姿百态|文旅融合的“皖美”答卷:从山水到国潮的安徽新叙事》

发布时间:2025-04-01 08:18 信息来源:央视网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央视网消息 春日的皖南,山峦叠翠,碧水蜿蜒。当西津渡的“李白”在竹筏上吟诵“轻舟已过万重山”,当马头祥的樱花雨沾湿汉服衣袂,当桃花潭的微短剧创作者们用手机镜头重述千年诗情……安徽文旅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正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篇章。 

诗画交融:文旅活动激活消费新动能

宁国市西津野渡的清晨,薄雾轻笼青弋江。竹筏破开如镜的水面,身着唐装的“李白”与对岸抚琴的“白娘子”隔空对诗。这场由本地文旅部门策划的“诗词快闪”,已成为长三角游客必打卡的沉浸式体验。

国潮焕新:场景消费催生产业活力

在泾县马头祥景区,数百亩樱花林与汉服经济的化学反应正在发酵。来自杭州的姑娘们身着汉服穿行花海,发髻上的步摇与落樱共舞。

据了解,2024年安徽省汉服租赁、非遗手作等文化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长42%,相关产业链营收突破8.6亿元。 

数字赋能:微短剧解码文化基因

桃花潭畔,当地青年陈文娟忙着拍摄微短剧,带网友们云游“踏歌古岸”。她利用微短剧和直播手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玩转桃花潭。

据悉,桃花潭镇政府近年来培育引导当地群众利用新技术手段宣传家乡,让游客从“看风景”转向“品文化”。

全域联动:生态路网绘就共富画卷

在被称为“皖南川藏线”的月亮湾盘山公路,上海游客周女士驾车穿梭于水墨画廊。她表示,惊喜的不只是72道弯的驾驶乐趣,更是沿途密集的充电桩和“村咖”驿站。这条全长120公里的精品旅游线路,建成十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间接带动沿线17个乡镇6.49万人增收。截至2024年底,皖南地区已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56座,覆盖90%以上重点景区。 

从山水到国潮,从流量到“留量”,安徽文旅的这场“春之变奏”,不仅奏响了产业升级的强音,更在每个人心底种下了读懂中国的文化密码。正如那位在西津渡与“李白”对诗的南京游客所言:“在这里,每个中国人都能点亮自己的文化DNA。”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