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产业,既是传承地方乡愁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绩溪县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聚焦资源优势、政策引领、制度建设、管理运营,加大民宿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发展民宿产业新质生产力,助推县域旅游蓬勃发展。
政策引导 壮大产业规模
立足资源禀赋,依托传统文化优势,绩溪县先后出台《绩溪县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行动方案》《关于促进绩溪县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暂行)》《绩溪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等政策措施,进一步修订完善《绩溪县促进民宿发展条例》,政策综合“服务包”在文旅创优提质、新业态发展、项目建设、公共配套服务、企业发展和人才培育等方面全力激活民宿产业。
按照《绩溪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科学遵循民宿行业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鼓励支持民宿主体创新经营模式,优化配套设施和服务内容,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规范民宿市场管理,严把准入关口,明确旅游民宿开办的条件,积极开展民宿从业人员、管理人才培训工作。
绩溪县以“小民宿”为着力点,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为游客提供特色宿游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岗位,辐射当地农副产品、餐饮、手工艺品等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极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不断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不同规模的民宿经营单位98家,客房总数1003间,床位总数1896张,餐位总数5456位。全县民宿整体布局较为集中,伏岭、家朋、上庄、瀛洲4个乡镇占全县总数65%,聚集性发展成为新态势。以上庄镇旺川村、瀛洲镇仁里村为核心的民宿集聚区已颇具知名度,产业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特色经营 丰富产业内涵
隐匿于绩溪山水之间的若茵民宿,推窗即景,满目葱茏,建筑以保“留”与创“新”为设计理念,创意打造新现代徽州元素民宿,客房以12个月份古称命名,国风书房中徽墨、徽砚、宣纸一应俱全,将皖南山村轻奢慢居的浪漫演绎得淋漓尽致。赏花观景,漫步古村古镇,徒步徽杭古道、探险鄣山大峡谷,参与民俗活动……不同的季节,游客在这里均有不同的实践体验。该民宿荣获首届安徽省乡村民宿创意设计大赛第3名、2024年“皖美”金牌民宿20强。
坐落于家朋乡的“姚阿姨客栈”用地道的美味佳肴征服游客的味蕾,主打菜肴取材皆来源于山村,是实打实的本土原味,每年春秋旅游旺季,姚阿姨客栈除了向住店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基础服务,还提供篝火晚会、飏灯制作、导游等契合季节和游客需要的特色服务,广受游客青睐。
民间宿客·
放空山居民宿基于对传统村落黄会山空心村的活化利用,挖掘场景模式,融合发展打造“民宿+”业态,在“民宿+餐饮”方面,打造“放空小食堂”“放空咖啡馆”,让游客“吃得好、喝得好”,在“民宿+团建活动”方面,开发露营营地等多元化的住宿业态,同时开展户外烧烤、围炉煮茶、夏日漂流等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项目,极大地拓展了活动场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思诚书院·仁里69号民宿位于登源河畔的千年古村落仁里村中,曾为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庭院、小桥、流水、岩石、石径、树荫,一瓦一木,修旧如初,古典与时尚并存的匠心设计让旧宅民居成为怡情悦性的养心室庐。在这个有形有意有境、有茶有书有琴的徽派民居中,阅书赏文领悟天宇博大,吹风望山褪去世间繁华,是城市人亲近徽文化融入乡野的理想去处。
一宿一主题、一宿一文化、一宿一特色。在绩溪,民宿不再局限于“一张床、一间房”,而是创新推动自然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构建多种特色鲜明的民宿经营模式,形成独属于绩溪特色的IP形象,为游客打造追求“向往的生活”的诗意栖居。
培育精品 加速产业提质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让游客在我们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差异化的旅游魅力。”家朋乡尘外朴宿民宿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积极探索“民宿+农业”新模式,对民宿进行全方位的革新,房间装修风格既保留了乡村特色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还增添了丰富多样的特色农趣体验项目;在餐饮服务方面,不仅注重食材的新鲜与本土特色,更在菜品的创新和口味提升上下足功夫。据了解,为推进民宿改造升级,家朋乡政府联合农商行推出“旅e贷”以解决资金的后顾之忧。县级文旅部门进一步完善民宿发展实施意见,制定出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鼓励民宿优质发展,邀请行业专家把脉问诊,积极指导民宿走品质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合力促进地方民宿提质升级。
“提质”,不仅是当前民宿发展的新态势,更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机遇,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绩溪将积极探索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路径,推动民宿与文化、农业、康养等产业深度交融,逐步向高品质、精益化发展转型升级,打好特色民宿“产业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