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似玉带,丘如磨盘。安徽省郎溪县磨盘山坐落在飞鲤镇新法村,紧邻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北有郎溪的母亲河—郎川河流过。20世纪70年代,郎溪人民开掘新郎川河时在该处发现了一处古遗址,1985年郎溪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将磨盘山遗址纳入了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又进行了复查,确定为一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遗址。201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2016年、202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南京大学进行了三次发掘,2024年3月22日,经过层层评选,磨盘山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也是安徽省历史上第9个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重大考古发现。今天就跟随四普的脚步,带您走进郎溪磨盘山遗址。
沧海桑田南漪湖,阅尽春秋磨盘山。从卫星图片中看南漪湖,宛如一颗跳动的心形,在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和江南丘陵山地之间跳动着,沧海桑田、长盛不衰;磨盘山恰似一块伸向南漪湖的跳板,坚忍不拔,承接着历史文明的脚步和中华文明的自信,生生不息。作为古代文化东传西递、南来北往的重要节点,磨盘山遗址独立于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核心区域之外,却如同一座独特的灯塔,映照出多种文化的演进与交融。这片约6万平方米的遗址,从马家浜文化时期一直延续至春秋时期,近4000年未间断的深厚文化堆积层,完整见证了华夏文明数千年的跌宕起伏,即填补了文化分布区域的空白,又证明了太湖西部延续近4000年的重要的文明传播走廊的价值和意义,是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的关键遗址,对于探究该地区以及整个长江下游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青铜时代的中原化进程,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在皖南地区的演进方式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经完成的三次发掘面积共1625平方米,共清理墓葬343座,出土可修复遗物4000余件,包括陶器、石器、玉器等。2024年正在进行第四期的考古发掘工作。
为了做好磨盘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工作,郎溪县依托项目带动,积极推进磨盘山遗址发掘现场保护大棚项目、磨盘山遗址展示中心项目和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对遗址周边环境、沿线秩序进行整治,编制磨盘山遗址保护规划并通过省文物局审批,从遗址现场保护、考古基地展示和周边环境秩序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对磨盘山遗址的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好传承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