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主动探索创新乡村旅游政策,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农业转型、百姓致富有机结合,共同提升大黄山居民美好生活水平。
加快推进“品牌提升”。发布《宣城市“皖南川藏线”品质提升及品牌推广策划》,推动“皖南川藏线”资源及品牌整合,促进乡村文旅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推动《宣城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强化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绩溪县“民居变民宿”等3种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模式入选住建部 “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示范案例。
优化完善“配套设施”。以交通强国“皖南交旅融合”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质量、高品质、高影响力的交旅融合样板工程。2023 年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423.796公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万公里,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达率达90%,建制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均达100%,53个3A级及以上景区全部通双车道。广德市“竹乡画廊” 获评省级“旅游风景道”。全市已建成旅游道路标识牌 1000余块,所有乡村旅游点均已完成电子地图标注,乡村旅游点已建成旅游厕所 167 座,并全部完成百度地图上线。
联合保障“品质服务”。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培训行动,分类开展文旅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培训,实施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行动和民宿管家培育计划。组织开展全市导游(讲解员)大赛,共培育经营管理人才93人,其中,多位民宿业主被评为“安徽旅游民宿发展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