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惠民工程,对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始终坚守惠民宗旨,强化公益电影放映过程中的质效管理,守正创新,用心用情送电影,努力把实事办好。
不折不扣落实任务标准。严格按照一个行政村每月一场电影的基数标准,确定全年公益电影放映实施计划。践行“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式组织公益电影放映实施。全市每年组织实施公益电影9500余场次,每场次按市场价200元的标准执行。全市公益电影放映机制健全,设置了组织领导小组,分解了职责任务,明确了专人负责,压实了行政村集体责任,执行放映回执单制度,保证放映任务落到实处。为保证放映任务质量,实现全过程监督,所放影片统一来源于省级供片公司,保障正品;放映现场数据必须实时上传“安徽农村电影流动放映监管平台”,市、县两级安排专人定期对平台数据抽查监管,发现问题通报反馈、督促整改;放映人员进村放映前必须事前向村两委报备,村两委协助做好映前宣传发动工作,完成放映场次及时到村两委签章证明;县级电影主管部门凭村两委签章证明,据实支付放映资金,保障放映场次实效。
始终如一关心群众体验。送公益电影下乡,重要的是能送到群众的心坎上,群众喜闻乐见。为做好这一点,我们市、县两级积极从群众观影体验入手,努力实践尝试。一是督促放映实施单位推行点单式放映服务,由“我放什么你看什么”变为“你点什么我放什么”。二是根据气候天气和农时灵活机动安排放映计划,太冷、太热和大风雨雪天气都不适合安排农村电影放映,抛开不宜天气,全年我们重点抓好4、5和8、9、10等月份的放映计划实施。三是做好群众观影满意度调查,督促各县市区,每年安排专人深入基层群众,开展问卷调查,广泛了解群众观影需求,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行考虑安排。如大多数观影群众为老年人,相对喜欢看战争片,我们就多组织开展红色主题电影放映活动,“双拥”主题放映活动,“敬老月”主题放映活动等。推出《跨过鸭绿江》《冰血长津湖》《血战许昌》《突围》《血战狙击岭》《浴血大别山》《浴血广昌》等战争题材电影供群众选择观看。四是推动由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转变,太冷和太热时候,要求基层放映人员尽量选择具备室内放映条件的村优先放映,保证群众观影舒适度,近几年我们建立了标准化的室内固定放映点有7处;同时鼓励村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尽量改造好大的会议室,兼顾公益电影放映功能。
统筹兼顾丰富放映外延。送公益电影下乡不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是党委、政府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贯的重要阵地,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好公益电影放映+模式,丰富公益电影放映外延。一是积极开展公益电影放映+爱教片进校园放映,把组织爱国主义电影观看作为全市中小学生的德育课程,发挥优秀电影激励人、鼓舞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二是积极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普法政策宣传,文旅局、司法局、公安局等职能单位充分认识到公益电影放映阵地载体作用,积极通过我们开展“扫黑除恶”、“打黄打非”、“禁毒”、“禁放”、“反诈骗”、“广播电视秩序整治工作”等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远离有害违法行为。三是积极开展公益电影放映+安全教育宣传,配合应急、交通、消防、供电、水务等部门,积极开展农村道路安全、防火、防溺水、防洪、用电、安全生产知识科普等宣传教育,提升群众安全防范能力意识。四是积极开展公益电影放映+农业种养殖知识科普宣传教育,全市每年放映科教片2000多场次,重点结合农时,放映茶叶种植、小龙虾养殖、水稻病虫害防治、茭白栽种、中药材种植等科普农业知识,开阔农民群众农业增收思路。
创新举措提升惠民品质。随着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的繁荣发展,传统送电影下乡放映模式已越来越难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时代发展呼吁新的送电影模式。在此惠民理念指导下,我们也积极开展了实践探索。一是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实施7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成年子女陪同下免费观看院线电影服务活动。我局通过广泛深入的走访全市各电影院,积极沟通协调,经过多轮多次的征求意见,在没有任何财政补助资金扶持下,动员起全市15家电影院,做到各县市区全覆盖,坚持长期有效实施此项惠民活动,为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争取到一项实实在在公益电影惠民政策。二是探索尝试将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场馆建设相结合。为改善农村电影放映条件和观影环境,对照《安徽省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实施标准》要求,鼓励乡镇、行政村选取适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场馆作为农村电影放映室内固定放映点,进行一定的规范提升,到达一馆多用,改善农村电影放映条件和群众观影体验。三是结合重大主题和节庆活动,市、县两级电影主管部门,自筹资金或协调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公益电影放映人员深入城市社区、群众活动广场和军营、敬老院等开展主题放映活动,填补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覆盖的空白,丰富夏、秋时节城市群众晚间文化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