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观展|文化进万家之《瓷苑遗珍——宣州窑瓷器展》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旅局 发布时间:2022-04-15 10:12 字体大小:

鉴于疫情防控现状,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宣城市博物馆结合宣州窑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精心策划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邀您一起云观展。本期特推出线上《瓷苑遗珍——宣州窑瓷器展》,展出宣州窑青釉瓷器130余件,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宣州窑瓷器之美,了解中国古代制瓷工艺技术水平,感受宣城地方文化的魅力。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制瓷历史源远流长。唐宋时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南北各地名窑林立。地处皖东南的宣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唐宋时期经济发达,人文昌盛。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宣城本地烧制瓷器汇聚了有利的条件,宣州窑因此产生并发展壮大,成为州级名窑,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窑火不熄。文献中对宣州窑的记载有限且说法不一,有关古宣州窑的窑址位置、烧造年代以及瓷器的形制等均无定说。为揭开宣州窑的历史谜团,长期以来,致力于宣州窑探索和研究的文物专业工作者以及社会文物爱好者,对皖南古宣州一带的古窑址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使人们对古代宣州窑的分布、烧造时间及产品内容等诸多方面均有了崭新的认识。

宣州窑简介

宣州窑是一个跨越千年、窑口众多的地方性历史名窑,宣州窑的器物更是古宣州人民智慧的结晶。她充分体现了自唐以来,历经五代、两宋、元、明时期宣州地方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宣州的历史文化名片和“活化石”。

宣州位于皖南地区,西汉元封二年(前109)设丹阳郡,西晋太康二年(281)置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改为宣州,沿用至唐、北宋时期,南宋乾道二年(1166),更名为宁国府。唐宋时期有以州名命名窑场的惯例,宣州窑由此得名, 文献亦有记载。以州治命名的窑场可在其州治境内任何一地,宣州窑应同其它州治窑场一样, 不是单一的窑场。根据已经发现的古宣州境内唐宋时期的窑址及实物标本分析认为,宣州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宣州窑是指古宣州范围内有相承关系的窑场。狭义上的宣州窑是指沿水阳江流域形成的以烧制青釉产品为主的窑场,创造于晚唐,兴盛于五代至北宋,南宋以后渐趋式微,走向衰落,如泾县琴溪窑、芜湖东门渡窑、宣州古窑址群等。

宣州窑的调查发现

柯家冲窑、骆冲窑:一般统称为“繁昌窑”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1954年发现, 随后几十年间,安徽省文物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与发掘,窑址面貌已基本清晰:为五代至北宋时期专烧青白瓷的窑场。繁昌窑器物在安徽地区较为多见, 器型有碗、盏、托盏、钵、水盂、执壶、注子温碗、盒、炉等。

泾县琴溪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琴溪镇陶窑村,1984年发现,是一处五代至北宋时期烧造青釉瓷器的窑址。窑炉为龙窑,装烧方式主要为泥点垫烧法。器型有碗、盏、盘、钵、枕、执壶等,多为素面,胎体较薄,胎质较细密,胎色有灰白色、铁灰色、砖红色等,多数器物釉下施化妆土。

泾县窑头岭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琴溪河上游,1985年发现,为北宋时期窑址。主要烧造青釉瓷器,器型有碗、盏等,胎体较为轻薄,发现有漏斗形匣钵。

芜湖东门渡窑: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花桥镇东门渡,发现于1985年5月,为北宋时期窑址。窑炉为龙窑,窑具有匣钵、窑柱、垫圈等,器型有四系罐、双系小口瓶、盆、盏、执壶、碾槽及动物形玩具等,釉色多为青黄色与酱色。器物底部有托珠痕,装烧方法多为泥点垫烧。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几件罐的底部还发现有“宣州官窑”四字刻款或印款。

宣州古窑址群:位于宣州区东北部,1993年发现。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后续调查,在宣州区境内发现保存较好的晚唐至明代窑址达60余处,地跨古泉、养贤、狸桥三个乡镇,为晚唐至明代时期窑址。其中狸桥的山岗窑和小河窑烧制时代为晚唐到五代,烧造青釉瓷、青釉点褐彩及褐釉,灰胎泛红,釉质透明,玻璃质感较强。器型有碗、盘、执壶、四系罐、双系罐等,青釉点褐彩双系执壶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宣州窑的烧造工艺

宣城地区主要为山地、丘陵地貌,目前已发现的古宣州境内瓷窑场大多采用依山地斜面而建的地面窑炉,长达数十米,形如一条匍匐的长龙,故名“龙窑”。龙窑依山体坡度而建,借助坡度自然通风,火焰抽力大,升温快。窑址上发现的窑具有垫柱、托珠、匣钵等。早期窑具较为简单,如宣州古窑址群的山岗窑、小河口窑,以垫柱、垫圈为主,烧造方式有迭烧、套烧等;之后泾县窑头岭窑、芜湖东门渡窑开始出现漏斗形匣钵。在窑具上刻字的现象非常普遍。

宣州窑瓷器特征

此次展出的宣州窑瓷器釉色多样,以青釉为主,还有酱釉、黄釉、酱黄釉、褐釉、黑釉等, 釉质莹润。施釉方式主要为浸釉,施釉前一般在器物表面施一层浅灰色的化妆土。大部分器物施半釉,少量器物施釉近底部,均不及底,常有垂釉现象出现。胎质以褐胎和红褐胎为主,胎土的细腻程度也随器物的精致程度而有所不同。

宣州窑瓷器的主要器型有罐、壶、碗、钵、盖盒、执壶等,造型有花口、出筋、瓜棱等。器物多以素面为主, 朴实无华。少数碗内底中心刻划放射状线条和“宣郡”等文字。一些执壶柄上还刻有“大吉、“吉利”等文字和花鸟纹饰。彩装饰方面, 宣城山岗窑、小河口窑生产的青釉点褐彩瓷独具地方特色, 是一种在青瓷基础上的创新。

宣州窑相关文献记载

明代王世贞《谢直兴令惠新茶》:“泻向宣州雪白瓷。”

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宣州窑,元明烧造,出宣州,土埴质颇薄色白。”“元时浮梁磁局,专掌景德镇磁器,世称枢府器。而民间所造者,则有宣州、临州、南丰诸窑,然其成绩不能超过两宋也。”

清代龚拭《景德镇陶歌》:“嫩荷涵露透琉璃,缥色何如秘色瓷。昨日月圆新试碾,宣州雪白凤州诗。”

民国黄裔《瓷史》:“宣州瓷窑,为南唐所烧造,以为供奉之物者。南唐后主尤好珍玩之。” “五代数十年间有瓷窑可考者有五,曰:耀州窑、郑州窑、宣州窑、南平窑、越州窑。”

多年来,文物工作者在宣州窑的考古调查中,采集和发现了众多的宣州窑瓷器。尤其是近年来水阳江清淤开卡,出土了一大批宣州窑古陶瓷实物与标本。从中可以看出,宣州窑瓷器釉色多样,并非仅有文献记载的白瓷,还有大量的青瓷、褐釉瓷、黑瓷、青白瓷等多种釉色。瓷器种类丰富,既有各种日常瓷器,还有乐器、文房用品、雕塑品及建筑构件等。其雕塑的动物生动活泼,此外在瓶、壶、罐及碗盘类器物上点施釉下彩也是其最具特色的装饰方式。它们为研究唐宋时期皖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