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博课堂 | 宋四家书法作品赏析之苏轼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旅局 发布时间:2020-12-26 16:23 字体大小:

宣博课堂开课啦:

欢迎大家来到宣博课堂。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城市博物馆特意为大家带来了线上文化课堂。这一期为观众朋友们带来的是关于宋代书法家苏轼的作品赏析一起来感受苏轼书法的艺术价值吧!

导言

宋代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最主要的实践者是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他们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盛时泰在《苍润轩碑跋》中说:宋世称能书者,四家独胜。然四家之中,苏蕴藉,黄流丽,米峭拔,而蔡公又独以浑厚居其上。

苏轼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不仅在诗词方面有非凡的成就,其在书法和绘画领域也有极高的造诣,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将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书法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给人以一种“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司马光神道碑》:

1088年,司马光逝世第二年,为彰显其功德,哲宗皇帝篆额“忠精粹德之碑”六个字,钦令大学士苏轼撰文并书丹碑文,玉册官臣王蟠奉旨摹刻此碑。1094年,哲宗皇帝听信谗言,下令将司马光神道碑砸毁并深埋地下,墓地遂成一片废墟。1148年,适新任县令王庭直拜谒司马温公祠,见废墟处长一杏花树,高丈余,树冠如伞,枝繁叶茂,实为奇观。命人掘挖,得断碑4段于泥土中。之后王县令将断碑,仍依原拓片文字重新篆刻,连同额、跋共6石立之,故此碑又称“杏花碑”。

此碑乃苏轼51岁所作之楷书,碑文两千余字,用笔圆润肥厚、自由奔放,结体扁平、真率自然,为其中年时期的成熟作品。整篇看似平实、朴素,却有一股汪洋浩然之气,当属苏轼楷书作品中的佼佼者。李苦禅大师曾评价此碑“苏楷书当以此帖为第一”。

《祭黄几道文》:

原迹藏于上海博物馆。元丰八年六月,苏轼被召回汴京復朝奉郎,后又升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使东坡生活和政治待遇发生了极大变化。这是他为好朋友黄好谦去世而撰写的一篇悼文。

黄好谦,字几道,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六月以著作佐郎登上仕途,之后历任太常丞权监察御史等职务。元丰八年(1085)八月,以朝散郎为驾部郎中。元祐二年,被任命为颍州知州,还没有到任,就在这年的四五月间去世了。苏轼撰写此文时年五十二岁,此作品书风古雅遒逸,真率自然,是苏轼传世作品中极少的楷书珍品之一,历来饱受赞誉。

苏轼书法长卷《黄州寒食诗帖》

今天的微课堂就到这里了,我们将不定期向大家推送精彩内容。感谢阅读,欢迎分享,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